在化材学院实验室的灯光下,总能见到一个瘦削的身影。清晨六点的操场跑道上,她迎着晨露开始一天的学习;深夜十点的实验台前,她对着数据反复验算。这位在星光与灯光之间穿梭的女孩,用她用四载时光在科研与成长的“双螺旋”中攀爬,让知识根系深扎土壤,让创新之花绽放天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向下扎根,向上生花”的生命哲学。


尹鑫,衡阳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21级应用化学1班学生。她坚持“向下扎根、向上生花”的理念,凭借坚韧不拔的努力,荣获国家奖学金,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共青团员”。在学术竞赛和科研创新的道路上,她也展现了卓越的进取精神,荣获第十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第九届湖南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等多项荣誉。此外,她以共同作者的身份在SCI二区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并作为共同发明人参与申请了6项发明专利,其中两项已经成功获得授权。
获奖经历
国家级:
1、2022-2023年度国家奖学金“天正设计杯”
2、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三等奖
省级:
1、第十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2、第九届湖南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
3、首届湖南省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
4、第十一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三等奖
曾任职务
1、大二光明科技创新团队实验室负责人
2、大二担任2106班学习委员
3、大三担任2106班班长
一、扎根:在知识土壤中汲取养分
初入大学时,尹鑫与其他新生一样,怀揣着懵懂与憧憬。然而,在竞选班委和社团面试中屡屡受挫的经历,却意外成为她扎根的起点。“失败并非终点,而是让根系更为深厚的力量。”她毅然选择在光明科技创新团队的选拔中“逆流而上”,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成功入选。她为自己设定了“日拱一卒”的目标,开始采用“笨方法”来构建知识体系:课前认真预习并标注难点,课上详尽记录三色笔记,课后整理出清晰的思维导图。大一上学期,当同龄人还在努力适应大学节奏时,她已顺利通过了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和普通话考试,以扎实的基础为科研之路奠定了基石。
二、破土:以创新思维突破桎梏
在第十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中,尹鑫团队的PPT曾因视觉单调被指出缺陷。她没有选择回避,而是带领团队熬夜重做20版设计,将数据可视化图表融入化学分子结构;项目书修改47次,把实验数据编织成逻辑网。赛场上,面对来自全省各大高校的众多杰出团队,尹鑫及其队友们毫不畏惧。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团队成员紧密协作、配合默契,发挥出扎实的专业素养与出色的临场发挥。正是这种“科研强迫症”,让她们斩获省级铜奖。大二时,尹鑫在实验室里投身于上千组数据的分析工作,她的勤奋和专注让她在科研的道路上快速成长。尽管因熬夜分析数据体重减轻了10斤,但她却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在SCI二区期刊上成功发表论文,并积极参与了6项发明专利的申请。这些科研成果不仅是对她个人努力的肯定,更是对她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的认可。“那些熬夜赶报告的疲惫,都在获奖证书拿到手的那一刻变成了星星。”她笑着说。

三、绽放:用科研成果反哺社会
尹鑫的“双螺旋”不仅生长于实验室,更延伸向广阔天地。作为中共预备党员,她组织社区科普活动,用趣味实验为居民讲解化学知识;在乡村振兴调研中,她和团队跑遍7个乡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助农方案。她说:“真正的科研,要像种子一样既能向下扎根汲取养分,又能向上开花惠及人间。”


四、双螺旋:科研与成长的共生密码
从自卑到自信,从书斋到社会,尹鑫用青春解开了科研与成长的共生密码。她以实验室的严谨培养处世沉稳,用竞赛的协作锤炼领导能力,在服务中沉淀家国情怀。如今,手握国家奖学金、10项竞赛奖项的她,正带着“双螺旋”基因继续生长——向下深扎基础研究,向上探索创新应用,让青春在学术与社会的光合作用中永恒绽放。


青年说
“科研不是孤立的攀登,而是与自我、与社会交织的共生旅程。当我们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根系自然会有破土的力量,花朵自然会有照明的光芒。”
——尹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