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22年11月15日19:56:22    星期二
首页> 正文

我院赴茶陵、炎陵等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文字:阳曼   编辑:化材学院   时间:2025-07-10 点击数:

院赴茶陵、炎陵等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202575至6日,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党总支组织全体教职工党员开展了“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深入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洣泉书院等地进行了参观学习。

                                                                         


活动第一站来到了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位于茶陵县城关镇前进村三角坪,旧址原系南宋至清代的州(县)署衙门。1927年毛泽东先后两次挥师攻占茶陵城,并于1927年11月28日成立了湘赣边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之后,以谭震林、陈士桀、李炳荣三位代表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始终心系人民,情怀家国,组织工作队深入农村,恢复基层各类革命组织,宣传、发动群众清算土豪劣绅的罪恶,开展“打土豪,筹款子”等活动,与反动派展开了艰苦斗争。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为中国革命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尤其重要的是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为今后的武装建政创造了光辉典范,在中国革命史,中国党史上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影响深远。党员们通过参观“潮起云涌,觉醒茶陵;引兵井冈,首占茶陵;建政茶陵,割据井冈;红色政权,源自茶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五个篇章,重温了茶陵人民艰苦卓绝、不怕牺牲的奋斗史。从一帧帧历史图片、一张张示意路线图、一个个情景重现模型,大家现场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为民情怀。

                                                                                                         

活动第二站来到了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为全国首家集中保护展示红军标语的专题博物馆,设有“红色印记”6个基本陈列室,陈列1927年至1938年间的863件(套)红军标语藏品,涵盖井冈山根据地及湘赣根据地革命时期标语。红军标语是井冈山根据地和湘赣根据地革命斗争历史的缩影。红军标语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硝烟风雨,有的在书写后不久便被更换或覆盖,有的标语载体被剥蚀损毁或拆除,遗存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这些遗存的红军标语具有署名单位多、时间跨度长、书写形式多、宣传对象广等特点。其内容既宣示了革命的最终目标,又结合了工农群众的切身利益;既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又有明显的地方特点;既有强烈的政治性,又有质朴的艺术美,是中国革命斗争的珍贵信史、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步入展厅,党员们立刻被形式多样的红色印记所震撼——墙壁上刷写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红军是工农的军队”、“打土豪,分田地”等口号标语,字字迸发着革命的炽热力量。全体党员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通过观看标语和聆听讲解,党员们认真了解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炎陵开展的连队建党、插牌分田等一系列首创性革命实践活动,感受到了工农红军和根据地群众齐心协力、革命到底的坚定信念。

                                                                    

活动第三站来到了洣泉书院。洣泉书院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始建于宋代,初名黄龙书院,历经烈山书院、酃湖书院等名称变更,清嘉庆二年(1797年)因洣水之源定名洣泉书院。1928年3月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团进驻书院并设立团部,4月在此部署接龙桥阻击战,指挥部队击溃敌军,掩护朱德部队转移并促成井冈山会师。这座始建于宋代的洣泉书院,不光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还用青砖黛瓦托举起改天换地的红色传奇。在洣泉书院里,党员同志们参观传统文化建筑,一览文脉传承的脉络,在毛泽东旧居的场景中触摸红色历史文化记忆。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不仅让党员同志们重温了革命历史,深刻地认识到了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精神和坚定信念,更是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参加活动的党员同志纷纷表示,要传承红色基因,从红色血脉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勇于担当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衡阳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苏ICP备200311XX号-x